江苏省马坝高级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更新实施方案

(2021年7月修订)

1.       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课程标准为指导,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立足自我,着眼“校际合作,资源共享”,以“基础性、多样性、层次性、综合性”为开发原则,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创造性的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提高课程的适应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成长;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不断发展;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日益鲜明。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用心有效的发展,并以此为契机,争创学校特色,努力提升教学质量,最终促使学校教师学生共同成长。

二、开发目标

1.校本课程开发要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等新课程理念,指向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的学科核心素养。

2.坚持自愿自主、灵活开放的原则,给学生想象、创造空间,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潜力。

3.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现目标多元、资料宽泛,用心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

4.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潜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生活,适应社会。

5.透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具有科研潜力和较高综合素质的教师团队。

三、组织措施

以民主、开放、科学、合作精神原则成立学校课程委员会。课程管理委员会由校长任主任,分管校长任副主任,学校中层各部门负责人、教师、学生及其家长、有关教育专家、社区人士等为委员。课程管理委员会下设如下机构:

1.       校本课程开发、修订工作领导小组

2.       校本课程审核工作领导小组

3.       校本课程实施评价工作领导小组

根据学科的特点和综合课程开发的需要,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文综、理综和各学科组专人领衔的校本教材开发工作室,形成覆盖全校的课程开发网络,积极创建同伴互助、一人一面旗极具个性的校本教材开发特色。

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组织制定《校本课程规划方案》、《校本课程开发、修订指南》和各学期校本课程实施计划。直接领导下辖各工作小组以及学校“学生选科指导委员会”等,协调与家长委员会、社区等有关部门机构的关系,确保校本课程的开发、审议、实施和评价。

四、开发策略

学校三级课程体系中,校本课程仅仅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从校本课程在课程建设中无何替代的特殊教育功能与作用,特别是校本课程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进行开发,应该有其特有的开发,实施策略。

1.统一共识明确职责

全体同仁必须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师生观。明确学校教育共同体(包括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社会各届同仁等)就是学校课程建设的决策共同体。深刻认识校本课程的性质、特点、功能、作用,熟悉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与策略,确立自身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的地位、作用,提高学校整体课程建设能力。

校长作为学校课程建设第一决策者、第一责任人,将按照国家的教育政策,为全校学生的最好发展、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作出课程规划及其他决定;教师将根据国家课程标准或其他课程文件,在自己的专业活动范围内,从专业发展的高度,关注教育对象的需要,作出相关课程设计及其他决定,适时拿出《课程纲要》;学生也将确立正确的课程观,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正确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选择课程甚至老师,学会规划自己个人的学习方案。学校将创造条件让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的课程事务,如了解课程、评价课程以及为修正课程提出建议;同时促进家长积极参与学校课程实施,如提供信息、协调资源等。

2.“有的放矢”逐步规范

校本课程开发必须有的放矢。“的”就是学生的兴趣、个性发展的需求、家长的期望、社会和社区对人才的要求以及学校在此基础上制定的学校课程发展规划。因此,学校将进一步采取措施摸清家底,加大力度弄清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与限制:例如学校教师的知识、经验与能力、教辅人员的特点状况;学生的知识水平,各种课程材料和设备及其相应资金的实际状况;课程计划的弹性空间、社区潜在资源、学校特色以及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及社区人士的认识水平和可能反应等。

在此基础上,建构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分阶段逐步规范校本课程开发,形成具有淮安、盱眙、马坝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3.注重实效,多元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就是要调整课程的内容,使各种有价值的知识都进入课程,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校本课程比例。学校课程建设决策共同体全体成员应突破传统知识论理观,确立新的知识论理观,赋予地方性知识、缄默的知识、个人的知识、操作性的知识、程序性的知识等知识形态应有的地位;打破学科本位课程结构,加强人文课程、综合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崭新的教学方式,拓展视野,以“学会选择、着力改编、关注新编”校本教材的策略,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多元化创建校本课程体系。

4.倡导合作资源共享

学校将根据学校课程建设的能力、特点、需要,积极借鉴兄弟学校先进经验。积极与有关兄弟学校联盟,依靠淮阴师院、淮阴工学院、盱眙技师学院等院校技术力量,强强联合,分工合作,共同开发校本课程。同时尽可能联盟市县内课程产品、师资、设施等互惠互用,真正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五、开发程序

校本课程开发、修订的基本程序:

1.组织学习、全面动员;

2.通过学生座谈等了解学生的各种需求;

3.全面评估分析确定校本课程总体目标,形成校本课程大致结构;

4.公布《校本课程开发、修订指南》;

5.教师或有关工作室申报课程——对教师申报课程进行审议——编制《学生选修课程目录及课程介绍》;

6.公布《学生选修课程目录及课程介绍》;

7.学生选题指导委员会组织学生选择课程;

8.确定校本课程;

9.学校形成年度整体《校本课程开发、修订方案》;

10.任课老师完成具体的《课程纲要》,报学校校本课程审核工作小组审定。

六、马坝高级中学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许华先(校长)

副组长:陈忠军(副校长)戴青(副校长)

组员:彭志超(教务处主任) 陈学林(教务处副主任)

高维忠(德育处主任)

刘成银(教师发展中心主任) 江相成(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

朱兆平(教科室副主任) 时连之(教科室副主任)

朱锦军(团委书记) 孙东方(团委副书记)

 

江苏省马坝高级中学

2021年7月

首页    学校概况    规章制度    江苏省马坝高级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更新实施方案